商务合作电话

400-6366-360

首页> 头条> 趣玩美术>【报考必看】广州美术学院新增2个本科专业、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个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

【报考必看】广州美术学院新增2个本科专业、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个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

2023-04-25 11:18:55  7977次阅读趣玩美术

引言:本篇文章《【报考必看】广州美术学院新增2个本科专业、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个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来自《趣玩美术》频道,请大家阅读并思考,也可以提出问题给小编。文章底部还有 也请大家一并阅读!

///// 艺术 /////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3〕3号),我校申报的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科技艺术2个本科专业全部获得正式备案、审批通过。此次2个新专业的获批,是广州美术学院探讨理工科与艺术学科创新融合、结构优化、提质发展,深入推进艺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作出的重要部署,彰显了学校紧跟新一轮科技浪潮和产业转型发展趋势,构建跨学科交叉实践及融合研究的多元教育生态。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2021年申报),我校获评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入选数量和类型取得历史新突破。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门《山水时空漫游—中国山水画鉴赏》(负责人:张东),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2门《经典文化场景类舞台灯光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负责人:周春源)、《公共艺术自然因素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负责人:冯峰),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空间形态》(负责人:王铬),线下一流课程1门《具象语言》(负责人:罗奇)。截至目前,我校共有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一流课程。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2年度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认定名单的通知》(粤教高函〔2023〕14号),我校获评3个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其中,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蔡拥华)获评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团队,《数字空间形态》第二章:岭南非遗文化与数字形态设计(负责人:罗保权)、《空间形态》第一章“空间围合的基本要素”(负责人:王铬)获评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堂。




广州美术学院将进一步以开放性姿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四新”建设为引领,以系统革新为动力,聚焦教育教学项目建设,开展“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改革。


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形成符合本校特点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课程建设上,充分发挥国家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标杆模范作用,多项举措优化课程设置,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专业优势的“金课”群,完善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和学科思政体系,推动全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在教材建设上,深入挖掘教材建设规律,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推动更多教材建设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新增本科专业简介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大湾区发展战略,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智能产品工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智能工程基础和设计功底,又有专业审美能力的,能在相关领域从事以智能产品创新设计、先进装备创新设计为重点的设计、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目标包括:智能技术驱动工业设计的创新能力、以智能工程为基础的产品设计能力、以社会和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智能设计能力。


核心课程:解析与表达、构成与形式、编程基础与创意设计、产品结构原理、材料与工艺、信息与可视化、设计思维、设计流程与方法、用户研究进阶、智能工程概论、交通工具设计概论、服务与体验设计、智能产品项目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科技艺术


学位授予门类:艺术学


培养目标:科技艺术专业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并通过关注、思考、研究科学和技术最新发展,具备科技和人文相结合的全景视野,通过创作和研究将艺术与科技紧密融合的创新型美术人才;同时立足当今科学发展的知识前沿、产业环境、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资源优势,力求培养思想向上、积极进取、知识渊博、面向未来的艺科融合新人才。

本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具有科技创新色彩的新材料、新媒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实践技能;促使学生在艺术思维飞跃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与融合过程合中进行高水平的艺术表达。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专项艺术创作、研究与艺术教育、社会美育等方面的工作、完美诠释中国优秀思想与文化、展现与传播当代中国艺术与文化之独特风貌。


核心课程:观察记录、科技艺术:算法与编程、科技艺术:虚拟现实、未来媒介与叙事、科技艺术:人工智能与数据、科技哲学关键词与应用、媒体展演与公共艺术项目、人工智能与机械装置、自然艺术、专题创作、毕业创作指导。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简介



《山水时空漫游—中国山水画鉴赏》

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山水画专业的高级阶段教学内容,以中国山水画史经典案例为主导,讲授从史前到现代的艺术发展过程,创新性地使艺术结合思政教学,融合时代性和思想性,从当代文化视野角度解读传统经典艺术,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从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高层次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为构建高级艺术思维方式奠定基础。通过实现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系统化,突出艺术结合图像的时代意识。采取线上MOOC和“MOOC+SPOC+直播”混合教学方式,学生完成线上考核,在线下加强对知识点内容的深入学习,拓展相关技法实践,同时结合课程内容整体结构进行直播教学,增加教学灵活性和学生可接受度。



《经典文化场景类舞台灯光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

课程简介:本实验课程主要面向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动画设计的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实验针对传统美术风格的画面、人物、剧场、舞台等进行模拟展示,使学生能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全面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系统学习。通过创建场景、道具、人物、灯光以及灯光编辑以三维动画模拟、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可对场景内的多个点位的灯光进行颜色、照射方位、亮度等多种参数,方便学生充分发挥设计创造水平。通过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有益结合,学生可以对理论课上所学的抽象知识,有更加具体、直观的认识和加深理解。



《公共艺术自然因素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

课程简介:本实验课程是运用三维软件及互联网技术,以虚拟仿真模拟植物与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空间的关系的训练课程。实验以虚拟技术为基础,跨界进行空间尝试,是体验美感与技术表达相配合的先进手段。实验以自由操作创作工具、自由搭建创作造型的自主设计为基础,坚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学科融合、创新实践”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以创作公共艺术的自然物造型及其生长变化为切入点,采用3D建模、动画、人机交互等技术,自主研发了公共艺术自然因素体验虚拟仿真实验,以解决现实中公共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的瓶颈。




《空间形态》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广州美术学院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的一年级最后一门必修课程,强调“艺筑集成、思行并重”,综合一年级所学知识,为二年级分专业课程打好基础。课程基于艺术院校的传统优势与多个设计学科的融合发展,吸收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构建了创新的具有美院特色的空间形态设计课题体系。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明确分解训练与模块化教学内容,帮助师生记录教学轨迹建立内部评价体系,开展公开展览与评图机制加强课程自我完善与社会接轨获得外部评价体系,打造跨界融合的教学框架,融汇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我探索意识和工匠精神。




《具象语言》

线下一流课程

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并熟练运用超级写实的方法去表现特定条件下的形体结构、空间、色调肌理等变化,使之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表现能力,打造国内甚至国际一流专业水平。聚焦红色主题,自然融合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全面的艺术修养。将思政教育引入造型艺术基础课堂,在专业创作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强调超级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切入到课堂习作的技能训练体系之中,使学生德艺双获。



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简介



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团队

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简介:团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到一线教学全过程,教学相长,师生双向得以协同育人而持续进步,建构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通过践行立体多元结构课程思政,结合美术教育学院一专多能的特点,强调七分实践与三分理论提升结合的优点,在红色文旅场景中以显隐结合的课程思政方法,创新党建研学课程,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不但出色完成省领导批示、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定的工作任务,还以策划和实施多个思政美育项目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与调研报告被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多部门采纳,收获良好社会美誉度。



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堂

《数字空间形态》第二章:

岭南非遗文化与数字形态设计

项目简介:《数字空间形态》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包括空间、造型、材料、色彩及数字形态原理与设计实践的讲授。其中第二章节《岭南非遗文化与数字形态设计》是探索地域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岭南非遗文化)等对数字形态设计的影响,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空间形态基本操作规律及原理上,建立符合高品位、重文化的审美精神与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结合艺术与科技,做到坚持文化自信与讲好中国故事。课堂通过模块化网络教学前置,进行线上线下多平台混合式授课,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实践主导学习,建构“数字岭南”课堂展示品牌,促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形成教学闭环。



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堂

《空间形态》第一章:

空间围合的基本要素

项目简介:课堂“空间围合的基本要素”是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空间形态》第一章第一讲,辐射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的一年级核心专业课程。课堂通过搭建可操作的实现路径,确保科学方法、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空间本质、功能和价值”的理解能力、务实与理论紧密结合思行并重的设计能力。通过课程预习与校园优秀文化相结合、问题导入与课程价值观讨论相结合、经典阅读与优秀传统文化辨析相结合、知识点讲解与创作实践相结合、课堂实验与“以人民为中心”设计出发点相结合、课堂互动实验与个人探索思考相结合、课堂总结与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相结合,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本文介绍、评论及说明观点及内容】

如涉及版权问题,

请与我司联系进行删除或付费。

联系邮箱:tengjiyang@meishubao.com

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的答案

共解决  11,758,329  个问题